马丁·艾米斯:放出时间之箭,射穿罪行本质

2023-05-25 23:57:21 来源:凯迪网
▲ 图/视觉中国

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创作始终凸显一个主题:争夺权力的残酷竞争几乎定义了所有人的各种关系。

本文 首发于南方人 物周刊

文 / 南方人 物周刊 记者 李乃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9日,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 Martin Amis )因食道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家中逝世,终年73岁。

1973年处女作《雷切尔文件》折桂“毛姆文学奖”后,艾米斯成了英国文坛新星:一个闪耀的天才,甩脱灵魂的枷锁,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凭借一系列风格多变的作品,艾米斯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巅峰:《金钱——绝命书》( 1984 )入列《时代》杂志“100部最佳英语小说”;此后,《时间箭——罪行的本质》( 1991 )和《黄狗》( 2003 )先后入围布克奖提名;最近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颇受好评的电影《利害之畿》( 乔纳森·格雷泽导演 )正是改编自艾米斯2014年聚焦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岁月的同名小说。

艾米斯的作品形式先锋、讽喻犀利,笔调狠辣且不乏黑色幽默,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的他,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同被视为英国文坛“三巨头”。艾米斯经常在小说中直指冷漠无情的精英和蛊惑人心的欺诈,对撒切尔和里根时代的社会弊病极尽讽刺挖苦。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创作始终凸显一个主题:争夺权力的残酷竞争几乎定义了所有人的各种关系。

“小说家惩恶扬善的观念,再也支撑不住了。肮脏粗鄙的事情,当然成了我的素材之一……我利用在自己周围所见一切荒诞可笑、人所熟悉的凄凉可怜的故事……在这些日子里,到处存在着寒伧破旧、苦难悲惨的景象。”

蘸着迷药水书写“金钱”、“罪行”和“情报”

艾米斯一生出版了15部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伦敦三部曲”:《金钱——绝命书》 ( 1984年 )、《伦敦场地》 ( 1989年 )和《情报》 ( 1995年 ),这个出身文学世家、牛津毕业的高材生,一路赶超他反现代主义的父辈作家,实验出一套“以高雅风格描述低俗事物”的后现代路数。

1984年,艾米斯出版了独特的社会讽刺小说《金钱——绝命书》,小说主人公约翰·赛尔夫是个纵情声色的肥仔制片人,主营“香烟酒精、垃圾食品和裸体杂志的商业广告”,为了谋取更多金钱,这个蛮横的奸商又肆无忌惮地拍起色情片,整日奔波于伦敦和纽约两个拜金大都市之间。

从艾米斯给小说人物命名来看,塞尔夫( Self )就是个极端“自我”的反派角色,他的嗜好几乎都指向人的罪性:“诅咒、斗殴、射击、玩弄女人、吸毒、酗酒、暴食、赌博、手淫”。在钱色交织的大网中,赛尔夫与周围每个人赤裸相见,金钱成就了他卑劣、贪婪的欲望,也铺就了他堕入地狱的不归路。

有意思的是,艾米斯在《金钱》中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小说中的“马丁·艾米斯”是给塞尔夫打工的剧作家,塞尔夫强迫他在剧本《良币》中添加暴力色情场景……潦倒落魄的塞尔夫后来与艾米斯下棋赌博,艾米斯没有手下留情,将他置于死地。最后,塞尔夫撞向地铁自取灭亡,口袋里那本《良币》成了陪他赴死的绝命书。

“人人都对坏消息更感兴趣。只有一位作家,曾经令人信服地写过幸福,他就是托尔斯泰。似乎除他之外,再无别人能把幸福写得跃然纸上。”

艾米斯的小说基调明快、辛辣,同时弥漫着市井色情文学的特殊气味,但他指出:“只要你读过街头小报,就会看到比我描述的更可怕的东西。”他的笔下常出现不少恶棍、暴徒,但当这些人物被置于道德沦丧的境地,他们也会因为暴露人的真实罪性而“赢得”读者。

1989年,艾米斯出版了五百多页的《伦敦场地》,小说男主人公基思·泰伦特是个离群索居的无赖飞镖手,他迷恋女友妮可拉·西克斯,但又怀疑她不忠。千禧年前夕,西克斯神秘死亡……自杀?谋杀?“伦敦场地”成了布满死亡焦虑的荒凉象征,也是世界末日大难临头前人类的自戕。

“自杀,所有话题中最为阴郁、悲哀的故事。它唤醒了我心中的恐惧和悲悯,但同时也驱使着我写字的手……切斯特顿说过,自杀比谋杀更为沉重。谋杀者杀害的不过是一个人。自杀者杀害的是每一个人。”

《伦敦场地》是以颓废的末世景象为背景的黑暗讽刺小说,在1987年的短篇小说集《爱因斯坦的怪兽》中,艾米斯则以一系列讽刺故事展现了“核灾难”前后的世界,那里有暴力、时间症、恶龙一样的狗、永生不死的人,以及“爱因斯坦的怪兽”——那些因核武器而失去人性的人、因核辐射而畸变的幸存者。

“我出生在1949年8月25日。四天之后,苏联人成功试爆了他们第一颗原子弹,核威慑也就此诞生了。就是说我只有那么四天无忧无虑的日子,这已经远胜过那些比我更年轻的人了。”

人类各样的罪行一直是艾米斯关注的话题,在1991年的《时间箭——罪行的本质》中,他以“返老还童”式的倒叙法,让二战中的纳粹战犯讲述自己在集中营的行医经历,在从坟墓回溯到摇篮的颠倒叙事中,艾米斯揭示出这名军医不是救死扶伤、而是蓄意杀人的罪行真相。同样涉及纳粹集中营的主题后来又出现在他2014年的小说《利害之畿》中。

在晚期的创作中,艾米斯开始将小说主题聚焦于纳粹大屠杀等内容,借此表达他处理宏阔、深刻的历史题材的意愿。2006年出版的《会面屋》中,他又讲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古拉格集中营里发生的故事。

1989年,艾米斯的《伦敦场地》在布克奖评委会中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两位女评委因无法容忍女主人公被残暴杀害的血腥场面,竭力要求将小说否决。虽然后来又有两次入围布克奖提名,但被人形容为“蘸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的艾米斯此生都与这一英国文学奖项无缘,而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位同辈小说家( 麦克尤恩、拉什迪和巴恩斯 )都获得过这项殊荣。

在1995年的小说《情报》中,艾米斯讲述了两个作家朋友的故事,当其中一位扬名致富后,他们成了对手。写到其中一位决斗的作家时,他可能是在说自己:“他不想取悦读者。他想折磨他们,直到他们发出刺耳的尖叫。”

“愤青老爹”与“坏小子”

2000 年,非虚构作品《经历》出版时,“坏小子”艾米斯已51岁。

“如今这时代,每个人身上装的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回忆录。”

动笔写作这本回忆录的1995年前后,中年艾米斯经历了:离婚结婚、19岁的非婚生女儿突然出现、消失近20年的表妹原来成了连环杀手的猎物、复杂恐怖的大型牙科手术、因更换经纪人收到作家好友的绝交信、小说《情报》出版历经种种是非……还有,父亲的去世。

▲书名:《经历》

作者:[英]马丁·艾米斯

译者:艾黎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丁·艾米斯的父亲金斯利·艾米斯( Kingsley Amis )也是小说家,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的“愤怒青年”。艾米斯介绍老爹,“他因1954年第一部小说《幸运的吉姆》获奖”,继而不无得意道,“20年之后,我也得了这个奖。”

艾米斯凭借处女作《雷切尔文件》一举摘得“毛姆文学奖”,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学天才”比肩《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青春赞歌。书内主人公查尔斯·海威是个渴望成为作家的敏感青年,故事讲述了他在20岁生日之夜,追想自己初恋的激荡心绪。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只有一个晚上,但通过记忆闪回等意识流手法,呈现出一个青少年成长的蜕变,伦敦《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论艾米斯的创作:“令人情不自禁地将他与乔伊斯联系在一起。”

多年后回忆处女作出版,艾米斯半调侃道,因为自己的文学经纪人也管他的老爹,“所以说整件事心照不宣地靠点关系。任何一家伦敦的出版社都会出于庸俗的好奇心出版我的处女作。”谁都乐意看看父子俩在文坛较劲儿。

“名气是毫无价值的商品。偶尔,名气让你得到些特殊待遇,如果你想要这些的话。但名气更多会让你得到不怀好意的好奇心。”

艾米斯父子早年都是“愤青”,脾气古怪,言辞刻薄。无论是《幸运的吉姆》中的吉姆,还是《金钱》中的约翰·塞尔夫,父子俩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都具有软弱、自欺的特点。两人的写作,也都践行了老艾米斯的信条:“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什么都能写,无论是复活节的布道词还是威士忌的宣传单。”

▲1961年,马丁和菲利普兄弟俩跟父亲在家中下棋 图/视觉中国

1975年,艾米斯开始担任《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助理编辑,同时出版了第二部小说《死婴》,描述六个青年在伦敦郊区大宅子里度过一个荒淫无度、暴行肆虐的周末:他们酗酒、吸毒、纵欲、虐杀……仿佛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艾米斯揭露了一群英伦青年令人触目惊心的阴暗秘密,直击他们“灵与魂的夭亡”。

“对‘青春’或可这样定义:青春是对你自身持久性的幻觉。这一幻觉最后蒸发时,会让眼睛下方的皮肤发干起皱,让你的头发梳理时爆出干燥的噼啪声。青春,结束了。麻烦接踵而至。死去的恒星使出的招数是炼金师的梦魇:黄金变成了灰铅。”

27岁那年,艾米斯被《新政治家周刊》编辑部录用,继小说《成功》(1978)和《其他人:一个神秘的故事》(1981)出版后,他成为专职作家,同时给多家报刊撰写文学评论。艾米斯的文本极富阅读快感,不时流露出黑色幽默,他喜欢从街头俚语、行业切口中吸收新鲜词汇,这种根植于日常生活的通俗语言,被其他青年作家、记者纷纷仿效而流行一时。

“如果严肃地加以审视,我的作品当然是苍白的。但要点在于:它们是讽刺作品。我不把自己看作先知;我不是在写社会评论。我的书都是游戏文章。”

艾米斯的小说酷似社会讽刺漫画。据说,孩童时期的他就爱看连环画。他12岁时,父母离异,青少年时期,他和哥哥搬去父亲组成的新家,继母、小说家伊丽莎白·简·霍华德曾引导他读简·奥斯汀的小说,这成了艾米斯最早的文学启蒙。在他笔下,年少的自己“说话拖长了声音,穿着丝绒西服和蛇皮纹靴”,养成了一种荒谬的“从容漫步”的气质,而他的老爹则精力旺盛、沉溺女色,整日把酒谈笑,在家里就像个永不枯竭的“喜剧发动机”。

中年艾米斯在《经历》中回忆:出身中下阶层的老艾米斯还是个贵人迷,他会梦见女王,但止于亲吻,如果梦见撒切尔夫人,“通常会更深入一点。”1990年,68岁的金斯利·艾米斯被封爵,去世前享受了五年爵士称号。

“爸爸。我们属于哪个阶层?”艾米斯成为父亲后,年幼的儿子向他发问。“哪个阶层都不属于。我们不在意那些东西。”他试图敷衍过去,但儿子却不放弃:“那我们到底算什么呢?”“我们在所有那些阶层什么的外边。我们是知识界。”对话还没完,最后,他以自嘲口吻记下了儿子的反应:“‘哦,’他说,嗓音里故意加了点假嗓音,‘我算是个知识分子吗?’”

(参考文献: 《经历》,[英]马丁·艾米斯著,艾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因斯坦的怪兽》,[英]马丁·艾米斯著,肖一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角谷的藏书架: 100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美]角谷美智子著,杨绮帆译,九洲出版社。 )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