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未来的趋势 / 现代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探究

2023-06-21 15:14:57 来源:中小企业

供应链未来的趋势

在新冠疫情及其他扰乱事件之后,供应链领先企业需要权衡韧性和效率,以确保供应链网络的有效运行。

英国退欧、美中贸易战、普遍的国家地缘政治趋势以及最近的新冠疫情,已经改变了许多供应链领先企业的优先事项。他们现在需要在成本和运营效率之间权衡,以提高供应链韧性。根据Gartner的一项最新调查,只有21%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拥有一个高度韧性的供应链网络,这意味着其在迅速转移货源、制造和分销活动上具有高度的可见性和敏捷性。该调查表明,从当前疫情困境中摆脱后,增强韧性将是许多企业的优先事项。预计在两到三年内,超过半数的企业将实现具有高度韧性的供应链。


(资料图片)

“ 保留多个供应点产生的开支必须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经营成本,而不应视为一种低效能”Gartner分析师副总裁杰兰特 约翰表示:“大多数供应链领先企业已经认识到在当前环境下提高韧性的必要性。然而,替代工厂、双重寻源和更大量的安全库存等措施,与近几十年来盛行的精益供应链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要实现效率和韧性的再平衡并非易事。通常,提高韧性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但什么都不做的代价可能会更大。供应链领先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六大策略,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网络。

策略1:建立库存和产能缓冲区

无论是生产设施的部分闲置还是超量的安全库存,这些不同形式产生的缓冲都是提高韧性的最直接方式。这一策略的挑战在于建立缓冲能力成本高昂,供应链领先企业可能很难向管理层证明其合理性。领先企业通过缓冲能力可以应对激增的新产品投放或扩张到新的增长领域的需求。企业也可以通过战略性地利用外包制造商来为激增的需求创建缓冲能力。

策略2:制造网络多元化

为了应对美中贸易战,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寻求采购和生产基地的多元化。对一些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转向中国以外的新供应商或要求现有的合作伙伴从亚洲其他地区或墨西哥等其他国家供货。约翰指出,“在过去几年,供应链的运转所遭受的扰乱愈演愈烈。这意味着保留多个供应点所产生的开支必须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经营成本,而不应视为一种低效能。”

策略3:多重寻源

2011年,日本和泰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扰乱了世界各地的供应链,从而暴露出了企业对单一货源的依赖。在汽车行业,几近完工的汽车由于缺少一些通常很便宜的零部件而无法发运给客户。多重寻源显然是减轻这种风险的一种方法。为了实现多重寻源,供应链领先企业必须详细了解自身的供应商网络,并且在干扰事件发生时能够不仅根据支出,而且可以根据其对收入的影响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多元化的寻源可以通过将业务授予其他供应商或与现有的能够在多个地点进行生产的单一或唯一供应商合作来实现。

策略4:近岸外包

除了多重寻源之外,一些公司希望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降低对地域的依赖,缩短成品周期。地方或本地的供应链成本可能更高,因为其在生态系统中增加了更多参与者和复杂性,但同时又能使得库存更易掌控并使产品的位置更接近最终消费者。

策略5:平台、产品或工厂的一致性

供应链网络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工厂技术就必须越一致才能让产品在网络中无缝移动。在汽车工业中,各种不同车型所使用的同一汽车平台就是这种一致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用于多种产品的标准化部件,特别是那些客户看不见或不重要的部件,是另一种形式的一致。这一方面简化了采购策略,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在多个供应商中放置大量零部件的机会,从而提高韧性。

策略6:生态系统伙伴关系

新冠疫情表明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寻源战略。而与此同时,与原材料战略供应商和外部服务伙伴的合作,对于更好的筹备未来以及建立韧性同样至关重要。对于自身规模无法支持多个地点的企业,与外包制造商及全球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强大合作对于多样化生产及销往不同的国家至关重要。

Gartner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一半的受访企业正在使用外部制造商或在探索更好的支持产品的移动,其中正在为此聘请物流合作伙伴的受访者也占到约一半。

同期阅读:

现代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是经济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金融经济是关键。在实现现代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同时,能够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改造,突破传统模式创造创新发展模式一直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方向,也一直都是我国金融领域探究刻不容缓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现代化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一直是我国在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将会在不断攻克层层难关后深入发展。金融风险是经济运行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做到预防和规划。目前,部分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行情况,抛弃了传统的信用流程,采用了供应链融资的方式。供应链融资模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用评级和质押担保,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供应链融资方式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理。

关键词:现代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引言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可以采用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加以解决;这些企业以“利益与价值共享”的原则生存于整个供应链当中,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相对平稳的交易模式,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出了新的设想和途径。采用以“管理”为起点,以多家大型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融资方式,把供应链的上下游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节点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但是,也应该明确,在供应链融资的全过程中,一定会有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实现融资目标,这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供应链融资业务概述

供应链融资常见的模式,第一是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是指以债权作为核心内容,并且为整个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债权的资金支持力度更大,所涉及保险、理财以及征信等各个方面。第二个是库存融资,同样也是以债权作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然而所涉及的内容与上一个不同主要是一些抵押信誉的种类。第三种是预付款融资,主要是以连带责任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金融模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债券、国内信用证以及商业兑换票等类型。

1.1供应链融资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并且供应链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对金融投资形成相应的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与跨国企业领域;第二随着传统企业发展的不断落寞,银行将成为解决企业新时代发展以及供应链汇率风险问题的关键。由于供应链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交货和价格方面更需要对上下游企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确保在一条供应链上能够有更充分的资金保障。供应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核心企业作为主体,保证上下游企业能够有一定的资金支持,银行根据企业的诚信度开展相应的供应链支持工作,并且能够调和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扩大金融的业务范围,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供应链融资是一种以银行对整个供应链的评价为基础,根据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及核心企业信誉情况的把握,向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应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方式。也就是在商品交易中,银行利用结构化的短期融资手段,根据交易中的存货、预付、应收账款等资金情况而发放的融资[2]。

1.2供应链融资的主要特点

第一,融资需求是持续、循环的。在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中,产、供、销关联是比较稳定的,相对应的贸易过程是持续的,融资需求都是相对性持续和循环往复的。第二,资金使用是封闭式的。企业的融资用途仅限于供应链的上、下游阶段,银行可以根据设计专项工作流程来调节资金的流入和用途。第三,还款来源是自己偿还并且已经明确。不论是上游企业或是下游企业申请办理供应链融资业务,资金运用与贸易合同密切相关,还款来源与订单信息密切相关。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物流、现金流和应收账款,有效提升监测贷款回笼的力度。

2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企业的融资不但是为了填补日常运营资金的空缺,也是为了企业的发展给予资金支持,或是为了扩张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和再投资。央行公布《2020-2026中国金融产业运营现状》显示,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20.83万亿,比2019年提升6.22万亿人民币,表明我国目前企业的融资需求已经大幅度升高,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是具体的融资模式。但是,企业单一的融资方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加的融资需求。

2.1市场风险

在利润、汇率以及商品价格等市场要素的影响下,给金融产品带来了很多的难题,而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目前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类型,第一利润风险,第二汇率风险,第三股市风险,第四价格风险,其中利率风险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的经手,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干预。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于银行的供应链金融认识不够了解,使得企业无法通过金融产品确定价格进行固定利润手段,如果利率出现了,变化和调整就会影响到银行的贷款情况,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价格变化,甚至会干预到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那么银行就很难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贷款利率,只有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一期间的变化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情况,影响到更多的相关企业和第三方金融机构。

2.2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范围内的核心企业,不仅需要牢牢地把握供应链的应用价值,还需要确保供应链中的各项信息都能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第三方机构不仅真正掌握和了解核心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和信用等级,在对企业进行相关的调查时,还能够为其上下游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征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都需要涉及相应的上下游企业,保证企业的交易效率和发展都能够有更清晰的信息数据储存。只要核心企业出现了中性风险,就需要从供应链金融方面入手,影响到整个供应链金融的不安全因素,甚至会造成整个行业的风险问题,导致企业很难在银行贷款和未来的金融产品上发展下去。

2.3上下游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采取各种征信手段,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通畅,并且保证在信息交换方面更加通畅,有效地规避了贷款的风险,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巧妙地提高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用安全。然而贷款是整个上下游企业最为重要的一步,现在的企业治理结构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因此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资产的额度也比较小,风险防控意识薄弱,使得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动都不够安全,另外上下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并不规范,使得整个经营过程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任何财务报表都会存在一定的失真情况,因此更需要在报表问题上更加严谨。此外在整个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上下游企业的信用问题同样也存在很大的局限,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供应链和运营的问题的影响,没有信用的保障是无法让整个企业经营起来,并且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交易行为,会让整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出现限制,所有的信用问题也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

3 当前市场环境下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3.1供应链中交易本身的真实性

对为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来说,其交易的真实性是供应链整体融资的先决条件,也是信用担保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商业银行向核心客户提供的融资,是建立在其所处的供应链供应和需求关系的可靠性以及贷款可自偿性基础上的。因此,一旦对交易本身的真实性进行了怀疑,就会导致整个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损失,这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不愿意看到的。

3.2授信主体的风险递送

由于在此种融资方式下,金融机构往往会以规模更大的企业为主要的信贷主体,而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则多是中小企业,因此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将位于供应链中间的企业的授信级别综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整体认定,直接提升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可授信用等级。在这一阶段,大型企业与其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往往是一种密切的联系。如果是核心大型企业出现信贷危机,那么,这些风险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对整个供应链的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威胁。

3.3缺乏可靠的整体化信用

由于供应链授信主体和其上下游成员企业的密切、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融资的根本,而企业自身的信誉则是维持这一长期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以往稳定而密切的供销合作关系,金融机构的授信风险将会直接增加,所以缺少一个完整的、可信的、整体的信用是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基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用体系的依赖,也是供应链融资固有的缺点之一。

4 当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预防措施

4.1构建系统化评估与操作体系

通过提高融资评估与操作环节的规范性,可有效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具体做法如下:其一,加大市场准入的考核力度。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关键,对整个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引导作用。对某些以赊销方式经营、受市场波动的高垄断经营的企业来说,其稳定性不强,会增加其融资的风险性,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准入条件,并通过严格的评估来降低其潜在的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补偿制度,确保各方的权益;其二,采取风险转移手段,发挥评估机构的作用,例如将物流监管公司、核心企业等作为部分风险的主体,也可更加主动地规避风险;其三,发挥内部风险防控体系的作用,加强对授信风险的管理,尤其针对融资审核、操作及监管等重要环节,对相关工作人员实施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四,一旦出现了潜在的风险迹象,要立即停止贷款、实施资产保全等对策。要想把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就必须主动发现风险,避免不必要的亏损[4]。

4.2多种措施避免质押物跌价

一方面,加强审核质押物的严格力度,尽量选择流通性良好、合理合法的商品,要求质押物的产权明了,能够提供书面权属证明,由相关机构核实、确认。对于成品流动性,经常受到市场变动的影响,如果市场价格高,则质押物能够兑现更高价值,反之则可能增加金融机构风险。金融机构必须提高防范意识,根据产品的市场行情、企业特征等,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最终选择较为稳定的质押物;另一方面,对抵押资产的定价设定一个警戒线,当抵押资产的价值高于警戒线时,金融机构将会向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企业有权利向第三方申请提出多余的抵押资产,如果抵押资产低于警戒线,则金融机构有权利要求企业更换抵押资产或补充。在设立了警戒线后,必须要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合,对抵押资产进行估价和监督,并对其进行实时的市场动态监测。

4.3加大风险跟踪与监控力度

为了避免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发生道德风险,一方面金融机构必须严格考核核心企业的信用,包括自身经营状况、业务范围、内部管理情况、客户与市场反馈度等,做好核心企业的评估;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也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资源库,通过信息收集、反馈、信息共享等方式,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的查询,随时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动态,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防范。要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就必须建立起对风险的即时监测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4.4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范运行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现了金融业与物流业的集成化服务,为供应链融资提供非常重要的保障。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考核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能力、资金实力、市场评价等要素,授予适当的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参加到企业的贷款运营中,并适当采取风险管理措施。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增加了供应链融资的效率,协助商业银行转移信贷风险。另外,物流企业除了负责基本的抵押物评估与保管工作,还应该将视角延展到银行业务的增值服务中,一方面帮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发挥风险防火墙的作用;另一方面为融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融资通道。

4.5发挥法律法规的外部约束作用

融资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内外监管作用的督促;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全新模式,其中涉及诸多利益主体,一旦产生风险,后果较为严重,利益链条的每个企业都可能受到牵连。因此,针对供应链融资的广泛开展,我国必须尽快构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约束体系,提高供应链融资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有效规避风险;在一些供应链融资的信贷产品选择与创新方面,往往企业准入门槛较低,甚至一些企业不了解信贷产品的货权、责任担保等问题,遵守现有的《物权法》《担保法》及《破产法》等法律规定,共同遵守信贷准则开展工作,这些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供应链融资起到约束作用。在探讨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当对供应链准入条件、抵押物的选取、信贷产品合约等进行清晰界定,力求涵盖范围广泛、细节落实;法律、规章中也可以明确规定“担保条款”,从而使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得到清晰的界定,从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法律风险。此外,作为员工而言,要提高自身的风险和法制观念,要能自觉抵御不良的诱惑,重视内部的管理。

4.6避免发生风险扩散

在供应链融资中,“风险扩散性”不容忽视;当某个企业发生风险之后,由于处于同一条供应链体系,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特征,经常会有风险影响到其他原本正常运营的企业。针对这一情况,可构建风险隔离机制,一方面加强对价值链中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控制;要求核心企业不得随意从事与所在行业无关的经营业务,融资企业则不能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不得出现资金去向不明、账实不符等现象,否则由于自身主观导致风险问题,只能独自承担;另一方面,适当约束企业的独立性,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作,共同防范风险。

5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供应链融资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然而,其风险也不可忽略,因为其牵涉的环节多、流程复杂,必须从思想、方法、制度等多个层面上提升规范性,真正通过供应链获取资金支持,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性、健康发展。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